杭州建德:红领商圈“燃”古城 信用监管“护”消费 | ||
| ||
红火!热闹!近日的建德梅城古镇商圈人气爆棚!“红领商圈·乐在严州”古城商圈服务日活动在此火热启动,不仅为市民游客奉上了一场诚意满满的消费盛宴,更拉开了杭州建德市以党建引领信用监管、优化营商环境、激发消费活力的新篇章。 1.活动现场:红潮涌动,承诺掷地有声 启动仪式现场热闹非凡,“知府大人”手持“诚信梅花榜”沿街巡游,将榜单逐一发放给获评商户,引来游客纷纷驻足拍照。舞台上,根据实际案例改编的快板表演《消保法护万家》和古装情景喜剧《明码正道·诚信斗黑商》轮番上演,生动演绎了古城商圈的诚信文化,达到警示商家宣传典型的作用;舞台下,“梅好”服务市集的志愿者们正热情地为游客推荐优秀商户、特色商品等服务。 在放榜环节,秋梅食品等3家商铺获评“梅花榜”,闪耀的牌匾不仅是对诚信经营的认可,更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。“挂上这块牌子,我们更要做好表率。”一位获评商户激动地说。同时,对某商户的价格“ 内卷”竞争发放黄牌警告。“我们坚决整改,举一反三,维护古街价格秩序。”被警告商户诚恳承诺。据悉,今年以来,建德市已发布放心消费“梅花榜”优秀商铺6家次,黄牌警告2家,为消费者提供了权威的消费指引。 2.热闹背后更有门道:信用监管新模式筑牢“放心消费”基石 活动的火热,是建德市持续深化营商环境优化、探索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成效的生动缩影。其背后,一套聚焦信用监管的创新模式正在严州古城商圈深耕细作,持续擦亮“放心消费”的金字招牌。建德市深入贯彻党中央、国务院优化营商环境部署,针对商圈消费环境中的主体责任虚化、诚信经营弱化、监管效能不足等堵点,以严州古城为核心试验田,构建起“事前指引、事中评价、事后应用”的全流程闭环信用监管体系,成效显著: (一)聚焦合规指引,提升标准经营“牵引力” 1.建库立标更清晰:创新打造“市事指规”线上平台,系统梳理形成涵盖6大领域、12类核心指标、78项具体要求的指引库,通过布局图、流程图、视频讲解等通俗形式,让商户“一看既懂、一学即会”。 2.精准服务更高效:线上智能问卷推送,线下“套餐式”审批服务包,实现“承诺即备案、备案即开业”。线上线下精准推送指引171件,推动市场主体首次证后核查问题率下降37.6%,合规知晓率提升至90%。 3.动态优化更闭环:建立动态调整机制,按需优化指引内容,开通在线反馈渠道,力促“开业即合规”。新开业主体合规经营率已突破80%。 (二)聚焦信用评价,构建精准监管“聚合力” 1.五维画像更立体:首创诚信经营“五维图”评价模型(投诉量、举报率、处罚记录、舆情指数、检查合规率),归集市监、文旅、消防等5类数据,实现市场主体动态信用画像。 2.分级定色更科学:基于132个指标赋分,动态调整分值,按“红黄绿”三色进行季度信用分级。累计完成评价204家次。 3.倾斜检查更精准:对“绿”户免常规检查,对“黄”“红”户实施跨部门“综合查一次”。联合检查事项增加12项,执法协同率达80%以上,行政检查总量减少35%,有效减轻商户负担,提升监管质效。 (三)聚焦结果应用,增强守信激励“示范力” 1.全域公示促倒逼:线上线下全方位公示“红黄绿”信用等级,节庆活动、进店推广等场景向游客直观展示,引导消费者“用脚投票”。累计公示6次,发放宣传品320余份。 2.正向激励树标杆:深挖诚信案例,创新推出“严州知府断案”情景剧,对高信用商户开展“知府巡街放榜表彰”,提供消费券定向支持、市民卡平台推广、现金奖励等。商圈投诉量下降56%,商户主动化解纠纷8起。 3.多元惩戒促整改:对需整改的“红”户,突破“违规即处罚”模式,采取手抄法规、观看警示片等教育措施,结合黄牌警告、市场出清等约束。“回头看”整改率达100%,立案处罚率同比降低55%,减罚近2万元,有效净化生态。 成效点睛 这套以党建为引领、以信用为核心、以闭环为保障的创新监管模式,成功塑造了“标准引领—信用赋能—良性循环”的治理新格局。严州古城连续两年获评“杭州市十大放心消费商圈”,“市事指规”平台、“诚信经营五维图”评价体系分获杭州市市场监管局改革创新最佳实践案例,“打造信用商圈”正在参加全省营商环境微改革案例评选,为建德打造“文旅共富样本”提供了坚实的消费环境保障,也为杭州持续优化营商环境贡献了鲜活的“建德经验”。 | ||